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全国职教“培训超市”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7日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汤兆武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机电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近年来充分彰显“双师型”培训基地“国字号”优势,积极服务高质量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多维度、立体化、个性化的“培训超市”,满足不同教师解决复杂实践问题的需求,深受参训教师欢迎。

 

    ————————————————

 

    走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一间间智慧教室里座无虚席,面向全国职业教育教师的各类培训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类似的场景也几乎每天出现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这得益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浙江机电学院”)在实践中构建的“分类递进”培训体系成果。

 

    作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浙江机电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在改善教师知识能力结构,适应数字化变革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方面进行了全方面、多维度的探索实践。熟悉浙江机电学院的人都知道,目前学校拥有5张国家级师资培训“金名片”,分别是: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教育校长培训培育基地、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和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除此之外,学校还建有浙江省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浙江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地等22个省级师资培训基地。学校依托基地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深入探索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规律,逐渐成为具有“专业覆盖全、专题选择多、培训内容新”特征的“培训超市”。

 

    因需而变,有“超市”也有“专卖店”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的孟广斐从2013年起先后参加了中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中职骨干教师工业制造信息化技术专题培训(德国)、浙江省中职高水平学校建设校长高级研修班。每次培训前他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问卷,这份问卷针对培训群体进行调研,问卷内容涵盖不同主题近百个问题。在培训中他深刻感受到课程设计的用心,他在问卷中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均得到回应。他说,每次培训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成长,因为每一次培训都极具针对性,做到训前调查、训中反馈、训后跟踪。培训加速了他的进步,短短几年间,他就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专业骨干教师,进而成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

 

    这是学校课程设计者了解参训学员需求的一个缩影。只有充分了解基层教师的需求,才能精准设计适切的培训课程。近年来,学校依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长三角装备制造职教集团、浙江制造类职业能力开发研究所等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每年面向师资队伍开展多维度的深入调研,形成了极具针对性的项目库、课程库、专家库及企业库。

 

    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教师及行业企业职工不同培训需求,浙江机电学院致力构建多维度、立体化、个性化的培训模式,在全、多、新“培训超市”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尖、专、精“专卖店”。

 

    学校围绕“一个中心”“三种能力”“四类对象”设计培训结构模型,针对不同群体、不同教龄、不同专业小类需求、不同能力阶段的教师,对课程资源包和培训方案实行差异化设计,育训做到“一类一案”“一层一案”,从而满足不同类型教师和教师不同成长阶段所面临的需求。

 

    正是这样因需而设的培训课程,让不少参与学习的学员获益良多。

 

    张赛芬是舟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她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和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浙江机电学院面向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实施分项、分段、分层式的教师培训工程。张赛芬参加了其中“德育提升策略、心理解决手段、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成果凝练”等系列定制化研修活动。张赛芬说,这是一次较以往更系统、更专业、更符合区域育人特性的高端定制培训体验,解决了困扰她多年的教学难题。近年来,她先后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等荣誉。

 

    李粉霞是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师、全国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2022年初,李粉霞参加了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端装备(二)专业群建设的共同体成员单位培训高级研修班。在为期9天的培训研学中,李粉霞收获颇多,她说:“此次学训交流为一体的培训模式起点高、视野广、内容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不仅优化了团队建设方案,提升了团队教师能力水平,还促进了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返回工作岗位后,李粉霞将所学融入教学实践,并辐射帮带学生发展,后来她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

 

    创新机制,共建校企协作共同体

 

    学校充分发挥“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合作优势,建设“共建、共管、共享”的培训基地,构建起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社会培训服务体制机制。

 

    学校秉持“校企互通、专技互补”的合作理念,与华为、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共建协作共同体,打造培训创新共同体,联合设计定制化、项目制、个性化培训方案和任务式、实战化、高端化培训课程。

 

    杭州圣力电气有限公司的质检部经理张伟是学校特种作业电气试验项目培训班的学员,临近退休的他从未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张伟说,只有通过新的理论、实际操作系统性的学习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助力企业发展。近年来,他先后获得“杭州市高技能人才”“第二届桐庐县工匠”等荣誉。

 

    此外,学校还以国培省培项目为依托,面向四川、河南、青海、贵州及浙江山区的26县,实施“校地”“校际”帮扶行动,促进共同富裕。

 

    浙江机电学院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共同投资1.8亿元,遵照“单一岗位—交叉岗位—智能运维岗位”的“三阶递进”能力演变规律,建立与作业场景高度仿真的国家发改委示范性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综合实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场景。

 

    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边浩毅说,产教融合综合实训基地具有“真实场景、真实设备、真实岗位、真实流程、真实案例”的特征,功能上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该基地日益成为培训培养各类师资队伍的重要平台,增强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有力推动了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及科教融汇。

 

    示范引领,彰显“国字号”品牌效应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主动服务、市场运作、提高层次、创建品牌”和“创新、发展、守正、共赢”的工作方针,坚持规范管理、规模拓展、结构优化和内涵提升。学校围绕高端制造业和制造服务业,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一步加大装备制造类“双师”培养的规模和力度,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职教师资队伍,培育具有先进制造业工程应用能力的“工匠之师”。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50强等荣誉。

 

    学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二级教授王建林说,学校之所以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原因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注重顶层设计,成立了质量保证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做到用制度管人、用流程做事、用机制促动力,建立健全“实施—评价—反馈—完善”全流程项目闭环管理机制,加大服务保障力度,提升培训工作质量;二是稳步有序开展培训方案设计、师资团队组建、培训课程研发、运营推广、培训实施各环节工作;三是注重总结完善,定期召开研讨会;四是建立“训后”长效跟踪链条,开展培训成效调研,健全反馈机制。

 

    “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是浙江省的“新四千精神”。下一步,浙江机电学院将不断巩固现有成果、放大平台优势、增强基地功能,着力打造“国字号”基地品牌,构建职教师资培训新格局,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彰显“国字号”品牌效应,为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提供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范式。

 

作者汤兆武系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信息来源:《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06日 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