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 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1日来源:人民政协报作者:周旬、苏华、刘林、张雪、韩鲁佳


本期主持:

周旬,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做强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都离不开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当前,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教育强国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特别是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办好职业教育,逐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及市场需求,是当下亟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许多职业学校通过“引企入教”“引教入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合作,尚未达到深度融合的状态。校企双方的共同需求和服务远未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一方面,职业学校要构建深入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注重发挥企业优势,用企业化的标准共建实训性生产基地或教学中心,管理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职业学校在风险和利益上的共担和共赢。另一方面,企业要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将学生打造成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满足企业发展所求的技能人才。此外,企业还可以与职业学校共同开发和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标准,通过“定向”“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方式,直接将职业学校学生转化成为企业内部技能人才,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直通”。

进一步推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难题,事关我国教育事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当前,我们虽然已经总结了一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方面的基本经验,但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关键是要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连通的立交桥。

一是要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探索完善“国家学分银行”“1+X证书”等制度,制订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定的标准和转换规则,畅通技能人才成长渠道,系统解决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中的核心问题。二是要推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专业设置的互通衔接。要在普通教育的各个阶段中增强对职业教育课程专业的渗透,建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合作的新机制,探索课程专业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知识与技能的联动对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要在职业教育中增加对基础教育课程专业的渗透,基础教育课程对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逻辑思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因为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而降低基础教育课程课时和质量要求,要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方向的选择。三是要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要发挥好两者资源互补作用,利用职业学校完成普通教育,利用普通学校实现职业教育,让欠发达地区学生升学有基础、就业有能力。

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融合发展。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包括教育部门主管的职业学校体系和人社部门主管的技工学校体系,这都是培养技能人才的特殊教育类型。这种归属不同管理系统的重复性教育体制,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极易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推进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的融合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是要统筹教育、人社两方面资源、凝聚两方面力量,优化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学校和专业“两个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探索重构管理体制,整体推进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融合发展。二是要理顺运行机制,主动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统筹开展招生、学籍学历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强大合力。

委员热议职业教育发展

苏华(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一年来,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然而在有利于高素质技能人才成长方面仍存在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的问题。为此建议:一、深化职教高考制度。要突出职教高考特点,大幅扩大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畅通技能人才上升渠道。二、完善产教融合制度。修订现行的职业教育法,促进企业成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建立产教融合的制度保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刘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城市学院校长)

现阶段职业教育“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固然受我国历史上传统观念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方针落实不到位,职业教育发展外部环境亟待改善;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体系不健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没有全面树立,吸引力不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参与机制未落实,产教融合度不高,特色不强。这些原因可谓“老问题新表现”。建议职业教育要从根本上进行系统性改革,也就是政府工作报告讲的现代职业教育要大改革大发展,必须要“穿新鞋走新路”。现阶段应从发展理念、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环境、管理体制、发展机制、制度保障等几个方面入手,创新顶层设计,发展真正有质量更加有效益的现代职业教育。

张雪(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

目前我国生产一线的劳动者、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不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生涯的稳定性差和工作满意度低,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与薪酬待遇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三点建议:政策层面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待遇,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增强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对劳动者的吸引力;进一步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能够使专业对接产业,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学校对接区域特色经济,这应是培养产业需要的地方用得上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在实训设备、师资、专业教学等方面需加强对经费的投入。

韩鲁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

谈三点认识:一是要充分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教育功能,打破职业教育“天花板”,畅通技能人才上升渠道是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的重要抓手。要转变管理模式、创新顶层设计,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普通高校衔接通畅的专科、本科和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完整体系。二是可借鉴加入《华盛顿协议》实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成功经验,启动加入《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3年和2年制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国际互认相关工作,通过持续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三是农业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完善的农业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是发达国家(德、日、韩等)农业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应加快推动农业职业教育法立法,从国家战略和法律保障层面谋划现代农业职业教育跨越发展。

 

【原载2021年1月20日《人民政协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