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管理流程规范运行状态良好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3日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彭振宇

日前,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项目组根据全国202所高职院校及457家企业的调研结果,发布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质量分析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全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运行状态总体良好,管理流程相对规范,管理成效逐渐显现,初步形成“全程、全员、全方位”深度参与的顶岗实习教育管理校、政、企多方联动协同机制。从全国情况来看,2020年,每10万名实习学生伤亡数较2015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

实习管理现状及成效

从实习管理运行状态来看,97.50%的企业和87.50%的院校认为当前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构较为完善。调研结果显示,重点院校、国有企业明显比普通院校、民营企业对实习管理有关制度的认可度更高。受访对象中,23.91%的机关事业单位和21.01%的国有企业与学校合作实习管理的期限超过3年,88.24%的国有企业接收5人以上顶岗实习,表明国有企业与新兴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在与职业院校合作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长期合作意愿。而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合作周期一般不长、淘汰率高、稳定度较低。受访企业中,实习期间薪酬标准超过1500/月的采矿类、制造类企业最高(98.11%),房地产类企业(73.31%)最低,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一般较低。

从实习管理实施过程来看,98.05%的院校在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带教指导及开展相关创新的行动或意愿方面明显强于企业,执行了较灵活的顶岗实习岗位管理制度。80.86%的院校认为顶岗实习带教指导情况好,指导教师实习生周记、测试等按时批阅率52.98%72.41%的企业安排专人负责顶岗实习跟踪指导与考核。数据显示,绝大部分企业(90.07%)依法依规与学生、院校签订三方协议,近五成(47.88%)企业表示会出资为实习生购买保险,80.21%的院校会出资购买实习保险。调研显示,外商独资企业对计划制订、实习保险、带教指导、轮岗机制、特色创新等实施过程指标关注度最高,民营企业最低。在安排学生实习轮岗的行业企业中,采矿业、制造业最高(54.72%),房地产业类最低(26.67%),院校之间差异较大。

从实习管理实施成效来看,《报告》显示,从研教产出、社会贡献、就业转化、满意程度等指标来看,研教产出方面国有企业表现突出,社会贡献方面民营企业表现突出,就业转化方面中外合资企业表现突出。但整体上看区域、层次差异明显,育人成效不足。基于顶岗实习管理合作的论文数、专利数、项目数、课程数、教材数等产出成果1个及以上的企业占比仅为26.41%。实习岗位最终直接转化为就业岗位比例普遍不高,工学云平台显示全国仅8.28%,问卷数据则显示为48.05%。从就业转化指标看,普通高职院校转化率最高,重点高职院校次之,设立本科专业的高职院校最低。从实习管理满意度来看,受访企业和院校表示“满意”的占比分别为97.92%94.23%

实习管理面临挑战及问题

在教育部及省市相关政策指导下,全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运行状态整体向好,实施流程总体规范。但是项目组在调研中发现,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还面临挑战。

一是部分企业和院校顶岗实习政策落实不力、管理质量意识与工作规范有待提升,监管力度需加强。一些院校有规不依,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组织实习,安排与专业无关的简单重复或高强度劳动等;部分业务相关指导缺位、实施过程评价流于形式,学生实习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个别企业未按规定与院校、实习生签订三方协议。针对实习管理中涉及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学校、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监管机制和惩戒追责机制不够健全。

二是顶岗实习管理主体质量评价差异显著,管理效益距预期还存在差距。院校方面,从专业大类来看,质量评价最低的为财经商贸、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应引起相关部门与校企重视。从院校分类来看,质量评价最低的为一般院校;教育部评级为优的院校在顶岗实习管理相关指标评价中全面领先一般院校;设立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的院校在轮岗要求占比指标上低于一般院校。企业方面,从行业分布看,农林牧渔、建筑业等行业具有劳动强度高、部分岗位风险大等特征,相关企业顶岗实习管理质量评级偏低;从企业分类看,质量评价排名从高到低为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

三是顶岗实习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仍需完善,基于大数据的过程评价机制亟待加强。高新科技蓬勃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驱动岗位升级、职业场景变化,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改革没有跟上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步伐。限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原因,当前实习岗位培训针对性与专业化水平等仍显不足。同时,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载体的衍生功能发挥不够充分,效益水平还较低,如相关的研教成果产出较少,校企对学生岗位需求分析、业务实习指导、行业就业引导力度不够,学生毕业在实习企业就业比例偏低,企业积极性、院校主动性有待提升。基于大数据的顶岗实习管理过程评价机制亟待加强。

实习管理发展对策及建议

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挑战和问题,《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规范顶岗实习的管理——惩防结合,大数据推动。按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2021年修订)中1个“严禁”、27个“不得”所划出的红线,出台配套奖惩机制,严查重处各类违规行为,针对企业资质硬伤、薪酬最低标准未落实等突出问题,规范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全链条、全过程管理。坚决杜绝中介机构参与实习组织、赚取“人头费”等情况的发生。政府指导行业协会搭建平台渠道,提供实习岗位信息服务,建立全国顶岗实习管理大数据中心,加强工作过程性评价、体系化监管的落实,协调“政、校、行、企、生”多方利益,实现职业院校实习管理实时、动态、准确质量监控。

二是提升校企协同育人品质——落实责任,加强监管。加强部门和地方协同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统筹与政策规划,全程指导、检查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政策落实,紧盯关键节点开展专项排查、重点抽查。人力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不同类型行业、企业的引导与监管,定期发布违法失信单位信息,定向预警。增强跨部门联合监管与企业分类管理意识,针对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管理开展评估,鼓励企业吸纳优秀实习生直接就业,加大补贴、税费减免等力度,激励企业配合院校高质量完成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各地出台标准细则与指导意见,建立顶岗实习企业数据库与考核评估指标。院校在地方政府指导下实施合作企业动态管理,评级过低的企业移入合作负面清单、予以清退。

三是回归校企协同育人本质——思政融入,德技并修。实习实训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其本质是校企协同育人。国家应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企业,分阶段、有步骤加强分类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实习实训环节加强课程思政探索,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培育德技并修、德才兼备的合格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彭振宇系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2年3月1日05版